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教育   8336篇
科学研究   932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07篇
综合类   37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6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900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547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81.
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反思,指出英语专业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英语人才。英美文学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2.
IC服务是为了适应在现代信息环境下人们新的阅读、学习和研究方式,而将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和现代数字信息资源以及各种信息服务技术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服务模式.地方文献工作更需要开展IC服务,这符合读者用户的需要,实践中它改善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83.
在英文文献中,城市研究所涉及的议题非常广泛,越来越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对英文文献中的城市政体理论、城市制度研究、城市街区治理、城市治理与公共财政研究、公民参与等研究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中国的城市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984.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百年兴衰的描述,逼近了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保护人类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个主题突破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民族兴衰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既定命题。小说唤醒人类对自然的伦理责任感和道德感,呼唤人们构建生态主体意识和生态文明人格。  相似文献   
985.
魏晋时期是家族文学自觉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分支自觉建构的开始。这种自觉建构主要表现为重情、善变、尚雅、崇文的家族文学思想逐渐清晰,家族文学创作内容逐渐类型化,并表现为四大主题:述德、训诫、亲情与家族日常生活。家族文学活动丰富多样,对提高家族文学名声、展示家族文学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6.
缅甸历史上受到了来自古印度的强大影响,它的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带上了不少印度文化因素.而缅甸文学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记录社会风貌,展现人民的信仰和精神风尚.  相似文献   
987.
高校图书馆废旧图书文献的剔除更新,"只有不断剔除旧滞书,才能健康的发展藏书,从而有效控制藏书质量"、"图书的陈旧与否……必须依靠其使用价值来加以判断"等观点值得质疑,结合自己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理解和切身体会,对加强图书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8.
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结合三类用户的调查情况,认为优化学前教育馆藏,加强现有馆藏的揭示与开发力度;推进学前教育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重点建设数字文献、幼教机构教材等;拓宽学前教育学科文献的采集渠道是提升文献资源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9.
从"左联"到"十七年",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呈现影响扩大趋势,且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转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苏联文学的光明梦"在中国文学40年代转折时期片面继承与强化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990.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